努力当好一名优秀的“无袍法官” 人民陪审员培训感悟与履职之思
2025-07-25 09:11:22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湖南法治报 | 编辑:刘惠明 | 作者:谢燕 彭钰琰 | 点击量:8612         

湖南法治报讯(记者:王薇 通讯员:谢燕 彭钰琰我是万清松,是株洲市渌口区人民陪审员,7月15日至17日参加了全省法院人民陪审员业务培训。数日沉浸于人民陪审员专业培训,我深感自己肩负着沉甸甸的信任与责任。

培训课堂中,老师们细致讲解诉讼程序规则,剖析证据审查核心要点,更以真实案例为镜,映照出陪审员参与审判、监督司法公正的独特价值。

在刑事案件的证据审查与判断课上,我深刻体会到,刑事审判绝非简单的有罪无罪判定,而是在证据的沙海中淘洗真相的精密过程。老师强调的“排除合理怀疑”标准,不仅要求我们关注证据的“有”,更要敏锐察觉证据的“缺”与“疑”。那些模拟案卷中隐蔽的矛盾点,被告人供述的前后反复、关键证人证词的微妙差异、物证提取程序的瑕疵痕迹都曾是容易被忽略的暗礁。

培训让我明白,陪审员必须用“显微镜”审视每一份证据,用逻辑的“梳子”梳理事实脉络,唯有如此,才能在合议时发出基于事实与法律的独立声音。在诉讼调解实务技巧的培训中,则为我打开了化解矛盾的另一扇门。作为来自群众的“无袍法官”,我们的优势在于能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解释法理人情。因此,我们要利用好这一点,准确把握调解时机,灵活运用沟通策略,既维护法律尊严,又体现情理交融。同时,要严格遵守调解规范,尊重当事人意愿,保护其合法权益,杜绝任何形式的越界行为。

原本陌生的法律条文,在老师的讲解中逐渐褪去生涩,成为我心中可理解、可把握的准绳。培训不仅使我初识了法袍之下的庄严分量,更让“人民陪审员”这一称谓,从纸面符号化为我肩头一份真切而光荣的使命担当。

常怀敬畏之心,坚守公正立场。我将以法律为唯一信仰,在每一次庭审中,专注倾听双方陈词,细致审视每份证据,以独立思维和审慎态度,依法依规发表对案件事实的意见。心中常悬公正之秤,绝不受人情世故干扰,只忠于事实与法律,唯此才能无愧于人民重托。

常怀学习之心,精进履职能力。我深知法律知识如长河奔涌,实践技能亦需持续磨砺。未来我将主动学习新法新规,积极参与法院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。庭审之外,更留心观察法官如何驾驭程序、明辨真伪、适用法律,在实践中学,在思考中悟,不断提升参与审判的实质能力,避免“陪而不审、审而不议”。

常怀沟通之心,架起理解桥梁。陪审员是连接司法专业与大众认知的重要纽带。在合议庭内,我将勇于依法独立发表见解,积极与法官进行专业而坦诚的交流。面对当事人,则努力运用朴素的语言与同理心,在调解或释法说理中弥合法理与人情的缝隙,让司法过程既彰显权威,亦不失温度,成为传递法治温暖的使者。

常怀责任之心,恪守职业准则。我将视保守审判秘密为铁律,严格遵守各项司法礼仪与廉洁规定,以高度的自律维护司法尊严。对于每一次参与审理的案件,皆视之为一份庄重的承诺,严谨负责,善始善终。

人民陪审员不仅是荣誉,更是沉甸甸的责任。未来,我将把所学所感融入每一次履职实践,以对法律的敬畏、对公正的追求、对人民的责任,努力成为一名称职的“无袍法官”。在庄严的国徽之下,以手中虽无判决之笔、心中却有公正之尺的姿态,为提升司法公信、推动法治进步贡献自己平凡却坚实的力量,这正是人民赋予我们陪审员最朴素的期待与最深沉的信任。

责编:刘惠明

一审:曾金春

二审:伏志勇

三审:万朝晖

来源:湖南法治报

关于我们-商务合作-法律声明-联系我们
广告热线:0731-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:湘ICP备19000193号-3 版权所有: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《湖南法治报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